地层柱状图

分层及厚度(m)

样品编号及位置

岩性描述

>0.3

浮土层:黄褐色土壤、亚沙土,偶夹玄武岩细角砾。

第①层3.7 m

ZTS-1

粘土层:分两个沉积旋回。上旋回为灰白色中厚层状粘土,具蜡状光泽,可塑性良好,有不明显的平行层理,底部为4~5 cm的砂砾层,砾石成分为玄武岩,砾径2~4 mm,分选较好。下旋回上部为灰白色薄层状粘土,平行层理发育;中部为灰白色薄层状粉砂质粘土,具平行层理;下部为灰白色中层粉砂岩,层面平整。底部为4~5 cm厚的褐黄色细砂砾层及3~4 cm厚深灰色层,二者均含螺壳。

第②层2.5 m

ZTS-2

粉砂层:主要为浅灰色中厚层状粉砂,中间夹2~4 cm厚的细砾石层,砾石成分为玄武岩,砾径2~20 mm,无分选,无定向。顶部为25 cm厚的浅灰色层纹状粘土,发育平行层理。中部显断续平行层纹,下部沿层面夹两层螺壳碎片,底部呈微薄层状,风化后易为碎片。

第③层0~7.0 m

ZTS-3

砾石层:该层厚度变化较大,砾石主要为玄武岩,
偶有玛瑙和石英,称次菱角状,砾径2~7 cm,无分选,无定向。

第④层0~1.7 m

ZTS-4

粉砂层:该层局部地区出现,由北至南逐渐尖灭。岩性为灰绿色似层状粉砂,不显层理。中部夹细砾和螺壳,砾石主要为玄武岩,偶有玛瑙和石英,称菱角-次菱角状,砾径3~20  mm,无分选,无定向。

第⑤层0~0.9 m

ZTS-5

含砾粉砂层:该层在化石点北端厚,南端薄至尖灭。岩性为深褐色似层状含砾粉砂,具平行层理,砾石主要为玄武岩,偶有少量玛瑙和石英,砾径5~40 mm,无分选,少量砾石长轴平行层面。含较多碳化木、螺壳和鸟及哺乳动物化石,是主要含化石层。

第⑥层0.4 m

ZTS-6-1 ZTS-6-2

粉砂层:该层比较稳定,分布较广。岩性为灰褐色中厚层状粉砂,
平行层理发育,上部含少量破碎螺壳,下部含较多完整的细小螺壳(大小3 mm左右)。

第⑦层1.2 m

ZTS-7

褐煤层:该层比较稳定,为褐色褐煤,质轻,
具平行层理和小型波状层理。含较多碳化木及植物化石。

第⑧层1.7 m

ZTS-8

炭泥层:该层比较稳定,为黑褐色微薄层状泥炭,平行层理发育,偶含玄武岩砾石,砾石呈菱角状,砾径10~30 mm,分布随机,无定向,无分选。

第⑨层0.4 m

ZTS-9

泥质粉砂层:该层比较稳定,为褐色厚层状泥质粉砂,具一定可塑性,不显层理。

第⑩层3.4 m

ZTS-10-1 ZTS-10-2

含砾碳泥质粉砂层:该层是主要的化石层。岩性为褐色、深褐色含砾碳泥质粉砂,含较多螺化石,螺壳多已破碎,常以砾石相伴。砾石主要为玄武岩,称次菱角–次圆状,砾径3~30 mm,无分选,无定向。含鸟及哺乳动物化石。

第⑪层 >5.0 m

ZTS-11-5\ZTS-11-6 ZTS-11-11\ZTS11-12

褐煤层:是主要的煤矿层,为褐色厚层状褐煤,
质轻,具平行层理和小型波状层理。含较多的碳化及植物化石。